目前银行广泛采取的靠档计息模式,错了吗?
事实上,《储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就对提前支取定期存款进行了明确规定——“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其余部分到期时按存单开户日挂牌公告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也就是说,靠档计息本来就是不规范的形式,有违这个条例。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就这一问题下发通知,提出各存款类金融机构应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有关规定,按规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
靠档计息明明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利息,为什么监管部门突然叫停?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靠档计息一是扰乱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可能导致银行“高息揽储”等无序竞争行为;二是加重银行负债成本,如果银行将成本转嫁到贷款环节,可能推高贷款利率,不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此外,董希淼也认为,从中小银行的角度看,部分中小银行吸收高成本存款后,如果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跟不上,会加大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压力,影响其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
对银行来说,这一调整会不会带来揽储压力?
一位国有大行网点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来看,取消靠档计息不会对揽储带来太大压力,还能够一定程度降低银行成本,对控制风险也有所助益。
“一般储户是考虑到未来几年不会用到这笔钱,才会存较长期限的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概率低,受计息规则调整的影响小。”一位股份制银行网点理财经理表示,一旦有一天储户突然急需用钱,大概率也不会被利息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