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打字社为零印厂,首度绽放
28年前,李朝英在家乡宣城市古泉镇经营一家打字社,应朋友相邀参观海口印刷厂后,被快速运转的印刷机所吸引,遂产生了办印厂的念头。她硬着头皮走亲访友告同学,终于筹得三千元。李朝英托人买来一台旧圆盘机和一台人工切纸刀。那刀产自日本,如同气势逼人的铡刀,异常锋利,双手握住刀柄往下一按,即可将厚纸一刀两段。到哪儿找业务呢?古泉镇教育办和镇政府就在眼前,测试卷、练习本、信纸信封等便成了主攻对象。
凭着认真、诚信和干劲,老顾客介绍新顾客,李朝英的订单渐渐多了起来,范围也超出了古泉镇,设备随之增添,产能增强。可遗憾手头还是很紧,往往第一单交货结账才有钱买第二单耗材。货款又不能尽快回笼,等她买来第二单的纸时,已距交货期不远,唯一的办法只能起早带晚干。
有次,建设银行一个系统升级,所有表单换版更新,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这是一笔5万多元的大单,印好还要分送到各县支行,之前来料已晚,时间变得更加刻不容缓。李朝英带着三个员工整整干了三天两夜,夜里困极了就躺在废纸堆上眯一会儿,紧接着又爬起来操作,终于按时赶印出了表单,装上大篷车迅速送往各县。任务完成后,她倒头便睡,直到次日上午方醒。
由零印厂改做纸板厂,再度绽放
到了2005年,李朝英看到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商品开始用纸箱、礼盒加以包装,于是有了转型做纸包装的想法。当时手上的钱离开办一个包装厂差得太远了,她就先从外面买瓦楞纸板,几乎一天一车,从合肥把加工印刷好的面张纸和单瓦纸板拉回来,暂时只做裱纸、模切、钉箱这些初级活。期间,买机器、租厂房、找市场、借资金,不仅把以前吃过的苦重尝了一遍,还平添了许多新难题。
好在此时厂里的员工已增至八个人,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从社会零印厂向一级包装厂的模式转型。这期间,如果没有坚强毅力的话,是不可能支撑下来的。这段经历让李朝英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干有可能会出现败局,但不干永远不会取得成功。
自己做水印制板制箱,三度绽放
至2010年,李朝英又想,华艺所需水印纸板与其从别家买入,倒不如自己装线生产。跟以前一样,她念头一出,想干即干,便在古泉镇工业园区购地80亩,当年就开工,胜利在望。岂料就在第一栋厂房快要盖好时,厂区建设项目却因当地的城市规划调整而获令停工,致使原订购的明纬五层纸板生产线面临违约金罚没,所筹措的投产资金也无力偿还。她如遇晴天霹雳,屡跑镇政府求助皆无功而返,似乎被黑夜吞噬,差点抑郁成症。
后来所幸,时任宣城市委领导参加市妇联座谈会,得知女企业家们遇到的困难后,立即伸出了有力的援手。政府同意华艺厂继续动工,但条件是要在6个月内建完剩余厂房,又一拨沉重压力迎面扑来,但硬是让李朝英扛过去了,既完成了所有厂房建造,又安装了东方精工GD1228“6+1”高清水印机、上海鼎龙1632四色高清水印机等优良设备,二级包装厂脱颖而出。